專家認證最佳育兒教養稱讚法,三秒讓孩子自信爆棚|正確激勵孩子,勇於挑戰新事物|蒙特梭利教育法|《這樣讚美與責備 養出高自尊孩子》

by 艾波

當孩子得意洋洋地拿著自己的獎狀或作品給你看的時候,各位父母有沒有稱讚過「你好棒」「真聰明」「畫的很好」呢?

研究指出這些錯誤稱讚法,反而會導致孩子被動消極,害怕失敗所以不敢挑戰新的事物。

父母要怎麼教,孩子才會聽呢? 關鍵就在親子溝通!

很多父母應該會想:「有沒有這麼嚴重,孩子不能誇,該不會也不能罵吧?」

沒錯,錯誤的責罵會引起反作用,甚至讓孩子學會以暴制暴。兒童教育專家指出,家長最困擾的育兒問題之一就是孩子講不聽、頂嘴。其實原因就出在太多家長在罵孩子的時候,氣急攻心,加重力道來處罰孩子,反而造成孩子的頂嘴與反抗。

那麼育兒原則到底要怎麼訂孩子才會遵守,要怎麼教,孩子才會聽呢? 教養專家蒙特梭利女士發現,原來關鍵就在親子溝通上,雙方對話是否存有利益交換?

專家研究「鞭子與糖果」這種外部獎賞機制,會造成很多後遺症

我們常常給予孩子獎勵跟處罰,用來控制孩子往我們期望的方向走,如果孩子如果表現的好,我們就給糖果,如果表現不好,我們就給處罰,這種用外部誘因控制孩子的行為,就是有條件的相處方式,也稱作正增強(postive reinforcement)。

大部分的父母在面對教養抉擇的時候,很習慣使用這種有條件的教養方式,像是如果孩子考得好的話就給他買玩具,如果孩子表現不好就取消出遊作為處罰。因為我們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被養大的,學校老師也經常使用這種獎懲方式。

經過很多年的研究,兒童教育專家發現這些教養方式,造成很多後遺症,包括個性消極喪失內在動機,認為凡事都要有獎勵才有動力,更最明顯的缺點就是「暴力正當化」。父母從小經常處罰孩子,你就會發現兄弟姊妹中,大的就常常會處罰小的,只要自己覺得有道理,就會去欺壓別人,在校園裡就有霸凌問題,孩子模仿得非常快,快到你覺得真是現世報。

愛之深責之切,是正確的嗎?

有些父母會反駁:「所謂愛之深責之切,正是因為我們愛孩子,所以才會責罵孩子,他們應該知道父母都是為他們好,不是嗎?」

這個想法的前提是:你認為孩子應該能感受到父母的愛,但是這個前提是不成立的!你可以回想看看,自己小時候,父母打罵得很兇的時候,比較感覺到父母的愛,還是給你擁抱,陪你一起玩遊戲、睡前給你說晚安故事的時候,比較感覺到父母的愛呢?

不用說,肯定是後者吧!

怎麼我們當了父母以後,居然總是批評孩子、威脅孩子、認為打罵孩子他們也能感受到愛?

蒙特梭利推薦最佳育兒法是「無條件教養」

蒙特梭利主張,最好的育兒教養法應該是「無條件教養」。

要養出自動自發積極樂觀的孩子,父母要做到以下兩點:

第一、無條件的愛

首先不論孩子的行為的結果是好是壞,我們對孩子的愛,都是不變的。不能因為他考試成績差,就視他為家族恥辱。不因一次成敗論英雄,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品格。父母不合理的期待,只會造成親子間的壓力。

第二、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引導者,而非支配者

父母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引導者,引導者的任務是接納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狀態,尊重孩子的自主決定,支持孩子喜歡探索環境的好奇心,針對有安全疑慮的行為設下限制,也會提醒孩子,每樣行為都伴隨著責任與義務。

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,重點會放在學校有沒有美語班,是否有外師,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不了解蒙特梭利教養法的好處,蒙式教育可以培養孩子自律負責、樂觀進取的人格,而這種人格特質將在孩子面對未來挑戰時,內化為無比堅強的軟實力。有遠見的家長們,可以花點時間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教養法,不只學校,運用在家庭溝通上,更能讓孩子終身受益。

Related Articles

訪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