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參與育兒的重要性
在一個完整家庭中,爸爸就是代表男性榜樣。
從小通過跟爸爸相處,孩子們能觀察到什麼是男人、什麼是丈夫、什麼是父親,也能見識到身為爸爸的責任、擔當、勇氣,這都是媽媽所無法替代的。
由於媽媽通常肩負大部分的育兒教養,有時候所有決策都比較偏向單一思維模式,而爸爸的參與,通常可以提供另外一種觀點,並讓孩子體會透過與他人協作,可能獲得更好結果。
2018 年,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娜塔夏・卡布雷拉(Natasha J. Cabrera)等人在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,談到雙薪家庭中,原本母親參與育兒的時間被工作瓜分後,父親參與兒童教養比例逐年提高,其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。
研究指出,爸爸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關鍵,以下5件事,爸爸必須以身作則。
爸爸的5個關鍵行動
(1) 維繫美滿的婚姻
婚姻和不和諧,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全度。
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黃富源教授,在少年暴力犯罪相關因素之研究指出: 雙親婚姻關係不良、單親家庭、或雙親未與少年同住等因素,是暴力犯罪少年明顯的家庭結構特性。
育有幼兒且經常爭吵的父母,通常對家庭滿意度不高,對孩子的態度也容易偏向(體罰與辱罵),造成孩子有暴力的傾向,且自我認同不高。若長大後接觸到比較暴力的同儕,或是家庭沒有溫暖,轉而躲避到暴力遊戲或網路後,特別容易引發實質暴力犯罪行為,輕則偷竊、傷害,重則搶奪、殺人。且將近20%的少年犯在成年後,會反覆犯罪,前科一條一條往上加,到最後家庭破碎。
根據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鄭瑞隆教授研究亦總結,維繫夫妻間的感情圓滿,讓家庭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地方,是孩子人格發展健全中,最重要的一環。
(2)樹立友好性別觀
爸爸對待妻子的態度,其實就是男孩對未來妻子的態度。
父親打罵妻子,小男孩看在眼裡,耳濡目染。長大後和妻子有爭吵的時候,可能會下意識舉起自己的拳頭,想用暴力解決。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,認為這是解決夫妻衝突的一種方式。
而小女孩看在眼裡,會將自己跟母親同化,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價值,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。未來挑對象容易選到渣男,被渣男家暴,反而繼續忍受,甚至認為這是正常的。反之,爸爸寵愛、尊重媽媽,女兒會打心眼裡認可自己的性別,認為自己也是值得被愛的。未來遇到不尊重、不憐惜自己的男人,就會遠離
(3)放下手機,多給孩子擁抱
哈佛臨床與發展心理學家凱薩琳·斯坦納·阿黛爾 (Catherine SteinerAdair) 與一千多名孩童進行訪談,探討沉浸於數位科技的家庭,對育兒會有何影響。
凱薩琳教授發現數位時代孩子們的同理心、傾聽他人、感知周遭的能力漸漸下滑。由於孩子大部分與人的互動,通常在「家中」發生,若父母一回家仍眼睛盯著手機或電腦,與孩子對話有一搭沒一搭時,孩子沒有太多機會學習如何面對面與他人溝通,用有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,也無法感受到他人表情,話語中所帶有的細微意涵。
要避免數位科技剝奪親子時間與孩子的溝通能力,爸爸在家的時候,請在孩子上學前、回家後,把手機放在一邊,優先撥出15分鐘專注在孩子身上。尤其是晚餐時間,是孩子重要的的語言學習時間,從晚餐的對話中,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、生活; 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引導下,學習表達,增加語彙,肢體語言,表情,親子雙方的溝通交流都可以深化。
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要講的話很無聊,但是爸爸的關注,在孩子的小小世界中佔有很大的地位。聆聽孩子想說的話,不加評判、沒有指責、沒有輕視、沒有打斷,只要很單純、很專注地聆聽並鼓勵他完整表達。
(4)跟孩子玩運動比賽,並讓孩子贏一次
一般來說,母親比較不會帶孩子進行比較激烈的運動,學齡期孩子的肌肉與手眼協調發展特別需要透過運動來補強。爸爸可以帶孩子到戶外進行跑步、飛盤、羽球等各種活動,透過遊戲規則,建立起團體遊戲中的紀律感。
當孩子很認真專注時,讓孩子贏爸爸一次,他們會特別的欣喜,雖然孩子在體能上處於劣勢,只要努力,還是有可能贏,這樣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,對於困難的挑戰也願意嘗試,比較連挑戰都不敢的孩子,當然成功機會更大。
爸爸也可以順勢分享失敗的心得,展現面對挫折不放棄的精神。特別有些孩子得失心很強,可以順便指導孩子: 「輸得起也是運動家精神的一種」。因為想贏,所以心裡難過不甘心,只要心中想贏的信念夠強,並化做實質的努力持續練習,下一次就會離勝利更近一步。而不管輸贏,我們一家人的愛都不會變。
(5)言行要給出正面的力量
育兒教養的過程中,爸爸的身教很重要!
每天回家一直滑手機,卻叫孩子不要玩電腦。
坐在沙發上東倒西歪加抖腳,卻要求孩子坐姿要端正。
爸爸東西亂丟,卻要求孩子房間收拾乾淨。
爸爸對該做的家事總是藉口一堆,卻要孩子不要頂嘴。
這種身教,孩子不依樣畫葫蘆,也只能讚嘆你家孩子是天才,出淤泥而不染。
父親事業的成功,彌補不了教育的失敗
希望孩子變成甚麼樣子的人,自己就得先示範給孩子看,更好的是手把手帶著做一遍,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,父母決策背後是怎樣的邏輯。
上一代的父親比較沉默寡言,孩子就像看默劇一樣,經常是有看沒有懂,看到動作卻不明白動機。到了年老,才發現親子間的鴻溝已經深不可測。
一個走上犯罪不歸路的孩子,是父親後半輩子揮不去的折磨,不但家庭內愁雲慘霧,對外顏面掃地,更要面對孩子永無止盡的怨恨。
放下你的手機,減少你的應酬飯局,每天專注陪伴孩子15分鐘,徹底執行育兒爸爸該做的身教吧!
你會發現孩子的健康成長與成就,會是每個父親這輩子最驕傲與幸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