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進親子關係:手足爭吵不斷,父母總被說偏心,該怎麼辦?

by 艾波
0 留言

前言

家裡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,肯定常常遇到,兄弟姊妹爭吵的情況,這是個非常常見的親子議題。

大的不讓小的,小的又很橫行霸道。兩個孩子常常打成一團,甚至弄到破皮流血。每次去問事情發生的緣由,兩個人總是說不清楚。

在真相無法釐清的時候,我們總是會比較袒護受傷比較重的那個。 或者是要求大的要讓小的,但是孩子總是覺得不公平,父母也覺得自己真是吃力不討好,親子溝通沒有交集。

孩子重複性的行為,背後動機大多是要爭取關注

從個體心理學上認為,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有其特定目的,沒有人在爭執之中覺得非常的快樂。如果孩子一而再,再而三,為了類似小事而起爭執,那麼通常是因為想獲得父母的關注。

舉個例子來說:

我家的妹妹,從小就白白胖胖,個性乖巧,大家都特別喜歡她。但是只要她跟姐姐起爭執的時候,就會性情大變,最後受傷流血的每次都是姊姊。接著姐姐就會放聲大哭說:「妹妹咬我。」

以前一碰到這種情況,我們就會罵妹妹,因為咬人或是把對方抓流血是不對的。每次妹妹被責備後,也會滿腹委屈的開始哭了起來。兩個孩子都大聲哭泣,常常搞得我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安慰才好。

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

後來在接受過一些專業的父母教養訓練課程以後,我們開始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,我後來發現因為妹妹特別受寵, 所以姊姊心裡是非常不平衡的。她在語言之間也經常透漏:你們都比較疼妹妹!為什麼妹妹都不用寫作業。

有一次我正巧從頭到尾觀察到,兩姊妹起爭執的完整過程。

發現妹妹在彈琴的時候,姐姐會在旁邊故意鬧他,妹妹一不開心就推了她一把,看妹妹動手了之後,姊姊就不客氣地加強力道打了回去。妹妹就覺得更氣憤,明明是妳先來鬧我的,於是用力抓住了姐姐的手臂,爭吵拉扯之中,還用指甲刮出了一道紅紅的血痕。

這時候姐姐就立刻放聲大哭了,有了手上的傷痕作證明,處於絕對弱勢的情況下,爸爸出來看的時候,肯定會比較同情關心她。妹妹就變成那個眾矢之的壞孩子。

後來,我發現了姊妹爭吵的模式都非常類似,不斷循環,姐姐會用言語諷刺或用行為上的挑釁,去激怒妹妹。讓妹妹變身為一個發怒打人的壞孩子。因為妹妹才上幼兒園,還不太會講話,根本說不清楚前因後果,也不會表達自己是因為被挑釁才生氣。

我這才發現這是平時受到父母冷落的姐姐,想要爭取父母關心的手段。

或許他本人根本不自覺,但是每次只要用了這個方法,大家就會比較關心他,所以不由自主的反覆執行。

做個不偏心的父母

解讀孩子背後的動機

一開始不是很理解, 怎麼會有人用激怒別人,讓自己受傷的方法,好讓自己獲得更多關注。後來刻意用這個角度去解讀新聞事件,發現這個手法其實很多成人也在用,把自己塑造成被害者,先聲奪人,這樣社會大眾就會同情他關心他。

一但了解孩子的動機後,心中滿是不捨與辛酸。我怎麼會讓孩子心裡面,累積了這麼多孤單。讓她需要用流血疼痛的手段,來去換取父母的關愛。衷心給家有二寶,或新生兒的父母,雖然比較小的孩子還小,需要多一點照顧,但是要給老大的愛,也別忘了找時間去彌補回來。一但有了兩個孩子,父母不是把一份愛分給兩個孩子用,而是要創造出雙倍愛的感覺,分給兩個孩子。

手足吵架時,父母的必勝絕招 

兄弟姊妹吵架的情形,在育兒教養上具體來說,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?

首先我們能做的就是<不干預>

原因有3點

  1. 父母的干預,會讓問題更加的嚴重,因為永遠都做不到絕對的公平。

  2. 父母的過度干涉,會促使孩子重複這樣子的行為。

  3. 孩子應該自己學習面對並解決衝突。

由以上案例來說,如果姐姐不能從被抓傷的痛苦外,得到其他的好處 (譬如說父母的關注) ,經過幾次,她應該就不會再繼續騷擾妹妹。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事,就是當聽到孩子同時尖叫大哭的時候,只要先判斷狀況,是否有安全疑慮。如果沒有,就是兄弟姊妹發生了衝突,而其中一個受了傷,那父母要忍耐,不要做任何的批判責備。

你可以針對眼前的事實做陳述。

譬如,你可以說:「這傷口不嚴重,等會洗完澡後擦藥就好了。」

當孩子大一點,雙方都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,父母可以多<傾聽> 。聽完之後,也不要發表自己的意見。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,把事實與雙方的說詞,如實映照出來就行了。

你只要說:「姐姐認為是這樣,妹妹認為是這樣,你們想怎麼解決,自己決定。」然後轉身離開。

我們永遠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正

如果大人每次都喜歡去當法官,判定誰對誰錯,聰明的孩子,就會想辦法去操控你。
而身邊沒有大人的時候,孩子遇到事情就呆住了,沒辦法解決。

只要大人不要過度干涉,孩子會從團體生活與朋友遊戲中,自己學會避免衝突,解決衝突。

歡迎加入父母私塾官方LINE

父母私塾官方LINE群組
手機可直接點擊圖片加入,使用桌上型電腦的朋友們可以用手機掃描上方條碼加入

Related Articles

訪客留言